第190章 瘟疫论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历史上吴有性写出《温疫论》的背景是崇祯末年的大瘟疫,那场瘟疫全国横行十户九死,河南、河北、山东、浙江等人口聚集区,“五六月间,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

一些学者认为满清能够成功入关也和这场大瘟疫不无关系,起义军反复骚扰几遍都还没有崩溃的河南河北,清军一到却几乎是望风而降,以大明的情况再怎么样溃败的也不会那么快,如果真出现了死亡率这么高的瘟疫倒是比较能够解释。

当时的医生用治伤寒的方法医治全部失败,医生旁皇无措,吴有性也终于悟出不能全信古书的道理,写下“守古法则不治今病”的判断,开始研究当时的瘟疫之症,从头摸索出一套新的治疗方案。

后世学者考证认为这场瘟疫其实就是鼠疫,而且还是海外输入的新品种。随着隆庆开海,大量海内外交流自然会带来新的传染病。有港口的诏安突然发生前所未见的瘟疫也不是怪事。

王文龙也不知诏安流行的究竟是什么病症,但是他却知道控制传染病的最佳办法。

王文龙引导说:“先生不如试用实验之思维,虽然诏安大疫,但总有一些人能够幸存,先生可仔细回忆,其中有无地方幸存者特别多,他们又和别处有何不同?”

王文龙说道:“这也算是一种实验,只不过是多场实验同时进行,有人染病有人幸存,幸存者聚集之处多半因为他们做了什么可以避免染病的办法。”

他这话一下提醒了吴有性,吴有性皱眉思索:“诏安有海港,港中多是青壮,但即使如他们也多有染病的,可见此病厉害,并非身体强壮便能逃过一劫。”

想着想着他突然说道:“如此说来倒有一处地方,那是诏安县一处名为洋尾的村子,我回莆田时经过此村,发现村中几乎无人染病。”

“此村可是在诏安外围?”

吴有性摇头说道:“地虽偏远但不是人迹罕至之处,诏安有条东溪,溪水在县界分成东溪干流和支流浒溪入海,洋尾就在两溪夹角处,村中常有人到县中的宫口港去做工的,只不过地震之后,此地交通断绝,若非行船北上意外搁浅我也不会到这村中。”

吴有性越想越是奇怪:“怪哉怪哉,若是地震之后起邪风带来风寒,那洋尾正当着风口之上,如何别处人都患病,独独他村中得以保全?”

吴有性还在奇怪而王文龙则是已经反应过来:

洋尾村显然是在河中三角洲地带,地形也不算平坦,平时只有人口外流到县中的港口去做事,大灾之后交通断绝自然也没有多少人回村,传染病例输入肯定少。

这时的医生往往以为传染病的起源是风邪瘴气,所以吴有性对于同处一地的一个村庄病人格外少会觉奇怪。

王文龙加以引导问道:“这村子地震之后与外界交通断绝,没有多少病人到来,是否就是他们村中不染病的原因?过去的瘟疫或许是风寒暑湿入体,但也许这次瘟疫却是从人身上传入,也许正如风气寒气一般,人身上也有一种戾气,传入人之口鼻就可使人得病。”

“戾气说”历史上就是吴有性指出的,他认为疾病不一定是通过自然环境感染,还可能通过接触患者感染,而“戾气”进入人体的途径是通过口鼻传入。

吴有性一愣,细细思索王文龙所说的可能性,然后便越想越惊讶。

“或许正是如此!”吴有性激动说道,“也许正是这一种戾气存在,这气息无声无臭,人不知是气,稍闻之下就染疫病。”

王文龙说道:“若是如此,或许将未患病者与病人隔开,就能减少患病人数。”

吴有性若有所思,接着道:“或许还能用纱布掩住口鼻,使戾气不得孔而入,还可在室中用药物熏蒸,或者也能起效。”

王文龙暗暗点头,口罩加熏蒸消毒——这也是历史上吴有性提出来防治传染病的办法。

当然在这时的生产条件下,口罩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