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第 44 章

《撷吴香》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冯度回转时,发现陛下仰靠于御座上,正闭目养神。

一手搭于长案,两指轻轻敲击着,单调的声响回荡于空旷的大殿,显然是有所思。

“陛下觉得如何?”

冯度心中对杜匀植已有了判定。

皎然如玉、出类拔萃,周全有礼,更难得是懂得审时度势。是个聪明人。

就不知陛下作何想了。

穆崇渊言简意赅:“学士辈不堪经国,唯大读书耳。”①

下此定论并非出自偏见。

事实上,杜匀植经义通达,于诗赋一道更是才占八斗,属文时笔翰如流,一挥立就,所作文章风神夷简、雅有远韵,且书艺精湛。这些都是无可挑剔的。

谈及富国强民安天下之策时亦有宏论。只可惜,尽是高蹈迂远之语,全无务实笃行之念。

冯度明白了,杜匀植有才,却不是陛下所需之才。

他试探着问:“那这官职,授还是不授?”

“嗯。”

冯度没忍住,将积压多时的疑惑问了出来:“陛下究竟是何打算?”

既助其团聚,又许以官禄,怎么看都是奔着让人两口子花好月圆去的。但他又明知绝无此种可能。

击案的动作暂停,“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想着菅城离宫内她说过的那些话。木心石腹、之死靡它……

穆崇渊缓缓睁眼,微一哂笑:“不是说她夫妻情比金坚,至死也不变心?寡人倒要看看,这赤金怕不怕火炼。”

-

杜匀植回到明光里的宅邸,先去了主院。

老两口等的颈子都长了,一照面鲁夫人就急急发问:“可算是回来了!快说说,陛下给你授了何官何职?”

杜匀植摇头:“未定。”

“怎会如此?我儿大才,魏国的皇帝该不会是——”

杜守川咳了几声打断了老妻的话,“二郎,随我来。”

杜匀植会意,父子俩进了内室。

杜守川问起面圣时的情形。

杜匀植借着讲述之机也进行了一番回顾。

“经史子集只略略一提,多半是问策。”

“你且细细说来。”

“陛下连发七问,魏与燕‘国孰与之治’、‘相孰与之贤?’、‘将孰与之武?’、‘律令孰与之明’、‘金钱粟孰与之富?’,儿皆答燕比魏多不及。”②

杜守川拈须点头,无论从实情还是私人的考量上,这样应答都无可指摘。

“陛下是何反应?”

“陛下他——”

除了初始时的威压感,之后的气氛松缓了许多,魏主问策时有如闲谈,面上偶尔带笑。尽管如此,还是让人难以揣度。

魏主对于他的应对并没显示出不满,只是道了句:“南国亦有血勇之士,不可小觑。周朝的律学亦曾极兴盛,大小官吏无不悉知法令,只是自海内分裂以来,后人偏安江左,朝野均以清谈相尚,权臣为政镇之以静,宁使网漏吞舟,律令秩序大为松弛,名法遂衰于南而盛于北……”

杜守川拈须的手停下,心中暗忖,看来这位魏天子对申商之术颇为看重。

二郎儒玄双修,精于学术,偏不习世务,于刑名法术之学未曾着意,未免吃亏。

儿妇奚氏竟也未予提醒。

二郎如早有准备,便可面面俱到,更有把握些,何至于像现在这般没底。

后悔也晚了,好在并无明显错处,人力已尽,唯有耐心等候佳音。

杜匀植回到东院,闭门在寝房待了半晌。

心中的纷乱并不全是御前对策不尽如人意的缘故,这一点他十分清楚。

初得知妻子做了御前女官时,除了高兴,还有一些不好的揣测。毕竟一介弱质女流,战乱中存身已是不易,竟还能有如此造化……父母也说,别不是有什么隐情。

来邺都的一路上都怀着这层隐忧,直到那场彻谈,骊珠对魏主和魏国的态度,以及她对南归的渴望,杜匀植看在眼里,才算是放了心。

可……

脑中一遍遍回想着前晚与她的对话,以及麟德殿面圣时的情景,不免又动摇起来。

那样的雄武之君,骊珠日日侍御在侧,与之朝夕相对,两人之间当真没什么?骊珠果真心如止水,半点不为所动?

纵然她是,魏主呢?

又想起冯度那些似是不经意的话……

-

终于又等到休沐日,回到私第的奚骊珠却发现杜郎搬去了与书房相通的空室居住。

对此,杜匀植的解释是,毕竟还在孝期,分开居住为好,左右距除服也不远了。

奚骊珠五日一回,于她而言分室合房并无不同,自然没有异议。

这一夜两人仍旧聊到很晚。

奚骊珠见他几次欲言又止,心知他是想问麟德殿策问的结果,又恐她为难,才会如此。

可惜个中详情她并不知晓。

策问的事魏主不曾跟她提起过,她自然也不能主动询问。但冯度给过她一些暗示,想来不至落空。

便将冯度的意思隐晦地转达给了他。

杜匀植闻言有如吃了颗定心丸,主动问起了魏国官场中事。

燕朝的官场,重文轻武、重士轻吏,且清浊分明,非士族无法染指清官,士族也不会屈就浊吏。

武职吏职多属浊官之列,因而执干戈卫社稷的军士往往被蔑称为“将种”;至于秘书监、秘书郎之类的官职则被视为起家华选,为门阀子弟独占。

杜匀植不敢作此奢望,想着退而求其次,哪怕在三省门下做个郎中给事也好。

“他们对清浊之分十分淡漠。拿御史台来说,南边的甲族多不愿居宪台,对司法监察之职很是瞧不上,到了魏国这边,御史之官却被称为高选,选用皆资深望重之人,御史大夫地位很高,出行时王公也得逊避一旁。再譬如秘书郎一职,并不如燕朝那样清华贵重,勇健不好文学的武士亦做得。公卿大臣中真正的礼法文学之士仅占半壁而已。”

对于这种选无清浊的做法奚骊珠是十分认可的。

精勤吏职本就该是官员的职责,执干戈卫社稷的军人不该被一个浊字蔑视。德才的判定标准更不应由那些势族出身、四肢不勤菽麦不辨的名士来制定。

杜匀植闻言却很是诧异,这在南边根本是没可能的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