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

《金屋藏他》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一】

宠辱不惊,能否安天下

最近,老子的《道德经》又成了热门话题,许多人都争相解读。有专家说,老子讲的“宠辱不惊,贵大患若身”是告诉我们如何做到淡定,如何安于宠辱。这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若真要如此,恐怕天下难安。

先说说“宠辱不惊”。这里的“宠辱”与“惊”,指的绝不是什么黄金大奖、高帽子等好或不好的事,而是生活常态中的各种鸡毛蒜皮、大红大绿。每个人活在世上,都免不了会遇到这些。有些人遇到点好事就喜形于色,遇到点坏事就愁眉苦脸,这其实很正常。但如果每个人都“宠辱不惊”,生活会不会太乏味、太冷漠了?你遇到了值得开心的事儿,笑一笑;遇见了麻烦,叹一叹,这才是人生吧?

再说说“贵大患若身”。这话的大致意思是:我之所以有大的担忧,是因为我把自身看得太重。这里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看重自己呢?当然不是说人人都该自恋,而是说,对自己有信心、有期待,这难道不是人之常情吗?人总是要有一些自爱、自尊,才能够支撑自己活下去啊。假如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珍惜,这个世界还会有谁珍惜他呢?

由此看来,“宠辱不惊”与“贵大患若身”其实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定义“宠辱”与“身”。首先,“宠辱”绝不是简单的褒贬;其次,“身”也不是无谓的身家性命。

让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如果每个人都不把自己的荣辱得失放在心上,都像老子所说的那样宠辱不惊,那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恐怕大家都成了面无表情的木头人吧。所以,我觉得,“宠辱不惊”与“贵大患若身”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前者是针对个人情绪的调节与平衡;后者则更多地涉及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综上所述,“宠辱不惊”和“贵大患若身”虽然都是老子的思想,但它们并不是相互矛盾的。相反,它们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平衡与调节,既要珍惜自己的情感与价值,也要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与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安于天下。

【二】

宠辱不惊,天下可寄

在悠悠五千言的《道德经》中,老子用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宠辱不惊,贵大患若身”的道理。听起来很深奥,其实翻译过来就是: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觉得惊恐,把个人荣辱看得与自身一样重要。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真的应该把宠辱看得这么重吗?

首先,我们来谈谈“宠辱若惊”。当然,这里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