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升官(三)

《给满朝文武转播苏轼的贬谪生活[历史直播]》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将兵权拿到了自己手里,同时给予了这些武将大量的金银珠宝让他们回乡搁置,某种程度来说稳固了北宋刚刚建立的朝局,这也是一种政治上的智慧。只是赵匡胤本身是武官出身的,他自己能够挽大弓降服烈马,却忽视了他的后代能不能和他一样骁勇善战。】

说到此处明意顿了顿:【也不对,准确来说北宋后面的皇帝也不是他的后代。】

赵匡胤:?!

【赵匡胤当年削权稳固统治以后,就开始采取先南后北的政策逐步结束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我们熟知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在这段历史中的人物,收服蜀地南方一带后,赵匡胤就把目标瞄准了北方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但是这个目标还未实现,他就突然暴毙了,享年五十岁。】

赵匡胤身边的一众臣子已经噤若寒蝉,官家死期就这么被天幕大喇喇地说出来,这要出乱子啊!

可没想到明意接下来的话更为惊人。

【赵匡胤死的那天晚上在和他弟弟赵光义喝酒,他死后赵光义就继承了皇位,也就是我们后来知道的宋太宗。赵匡胤死的蹊跷,赵光义继承皇位时对外宣称这是先母遗命,为的是防止主少国疑,可他上位以后,赵匡胤的一个儿子自杀了,另一个也是23岁就英年早逝,你品,你细品。】

天幕外,坐在下首的宰相赵普抹了一把头上的汗:这神仙好生缺德,我敢品吗?

赵光义听到此处,已经扑通一声跪在了哥哥面前,头磕在地上发出重重的闷响:“冤枉啊大哥!你是我亲哥,德昭德芳那是我亲侄子,我怎会对他们下毒手!”

赵匡胤握着杯盏,打量着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弟弟,许久未作声。不过他也不准备现在作出什么决断,因为这次的天幕似乎还有许多未说。

【我们且不论他们赵家自己内部的勾心斗角,主播今天要说的是,这宋太宗赵光义上位以后,急功近利,不顾朝臣劝阻亲自带兵去攻打辽国。要知道,他哥哥赵匡胤可是23岁就入行伍,跟着柴荣屡建奇功,无论是武力还是对战局的判断都要远胜于赵光义这个弟弟的。】

【赵匡胤在世时,把收复燕云十六州当做自己的使命,但他也冷静地分析过宋和辽的军事实力,认为如果单靠武力抗衡有点困难,为此赵匡胤还专门划了一个小金库,为的是必要时候能把燕云从辽手里买回来。】

【但是赵光义不这么想啊,他觉得他哥当年亲自带兵南征北战,他也一定可以的。于是太平兴国四年,赵光义亲征北伐,结果宋军被辽打得落花流水,赵光义自己也腿部中箭,坐着驴车仓皇跑路了。也是因为这次战役,宋军原本积攒的军队力量受到大挫,赵光义也逐渐采取“守内虚外”政策,此后雍熙北伐则是再次挫败了他的雄心,从这里开始,宋朝皇帝吸取教训,不再把收复幽云十六州、抵抗辽国当做自己的使命了。】

啪!赵匡胤手中的酒杯碎在了赵光义脚边:“混账!那是虎视眈眈的敌人!你的卧榻之侧睡了一只猛虎,占着你祖宗的地界,你打输了丢人不说,竟还因此怯懦丧志!”

另一个时空下,宋仁宗赵祯身边的一群臣子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太宗怎么说也是当今圣上的亲祖宗啊,这么有损天威的事情说出来,他们该怎么照顾官家的面子!

【如果说赵匡胤削权、重文轻武只是个苗头,那么后面的几任皇帝则是不断固化了这一理念,赵光义上位以后把原来的老臣纷纷调离,大肆利用科举选拔自己的亲信,此后他的儿子、孙子有样学样,到了宋仁宗一朝,科举录取人数更是空前大增,录取率是唐朝的几倍不止,文官地位大盛,天下人纷纷去读书做官,而武将只要一有功绩就会被皇帝忌惮,于是“重文抑武”的局面渐渐就形成了。】

眉州苏家,父子三人对这一观点赞同不已,苏洵反应最为激烈。虽然自己也是科举出身,但他早就发现了朝廷在军力上的懈怠,这种自毁长城的做法,迟早会把祖宗基业给断送了!

宋仁宗最委屈了,自己提倡科举、大兴文教不好吗,他在位这么多年朝堂名士辈出,天下皆赞颂当朝由太平盛世之景,怎么到了这女神仙嘴里,自己这样反而不对?

【宋朝皇帝喊的口号很不错:“皇帝与文官共治天下”,以为只要自己礼贤下士、崇尚文治,就不会有武将把自己推翻。可是他们忽视了,当满朝找不出一个能打胜仗的将军时,该用什么去应对虎视眈眈的辽和西夏?】

【此外,为了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宋朝还实行了更戍法,简单来说就是军队常常来回换地方,而将领不动,这样一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通俗来说,就是将领和军队士卒之间不熟。】

【123:呵呵,一个上下不熟的团队能打好仗才怪!】

赵普捏了把汗,有些心虚:别骂了别骂了,这些被后人诟病的政策里,一大半是他献策的......

【除了大的政策导向,宋朝士兵招募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宋朝每年会招募一大批流民、罪犯进入军队,这就导致了士兵质量的良莠不齐。看过水浒的大家都知道,宋朝罪犯的脸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