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十五章

《清穿之固伦公主》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苏勒也知道了索额图被贬黜的消息。如同找茬一样突如其来的发难,一瞬间一门倾覆,索额图身上的差事和佐领全撸了,传出的消息仅仅是因为索额图之弟心裕懒惰惫怠,索额图管教不严。此事之前没有任何先兆,无人明着参索额图或心裕,空出的缺也没听说要让谁补上,一片晦暗不明之下,苏勒估计太子大约要气疯了,又有些担心约好要去毓庆宫的胤禛,因此直接来了乾东三所等着。

看见已经等在书房里的苏勒,胤禛觉得心里一暖。

“太子如何?”苏勒问道。

“从没见过这个样子的,气得眼睛发红。我到的时候,一拳锤在惇本殿的柱子上,指节出血而不自知。”

苏勒并没与胤礽说过几句话,倒是道听途说了不少太子的事儿。这个哥哥极聪明,当真是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苏勒一个穿越女,能够不用天天苦逼兮兮装幼稚儿童,太子先头给大家留下的妖孽印象功不可没。这样优质的皇位继承人,苏勒要不是穿的,绝壁不会相信这个真的是康熙两立两废的苦逼之人。

幼年时的太子就已然喜怒不行于色了,竟能被索额图的事儿气成这样,果然性格缺陷害死人啊。历史的必然性总还是有逻辑的,圣君的太子这种高危职业,智商显然没什么大用,情商爆表才是保命符。而且活命所需的情商值和智商成正比,太子显然智商比情商高太多,所以有些时候人太聪明不是什么好事。

“看来是真气着了,后来呢?”苏勒觉得以太子的智商,应该不会气得没有办法却什么都不做的。

胤禛把情形格外详细地说给苏勒,“你说,太子后面的话什么意思?一开始这么大的火儿,一句不是他该考虑的,就这样压了下来了?”

苏勒到底比胤禛多了二十来年的阅历,一听就明白了太子的意思。倒是胤禛让苏勒有些拿捏不准,不禁试探着问道:“四哥对索额图这事儿,到底是个什么看法?和太子不能说,和我总能说吧?”

胤禛却有些惊讶,“我是真看不明白,近来功课繁重,朝局又复杂。我说了不懂,太子却一个劲儿盯着我看,你怎么也这样问?你常看起居注,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么?”

苏勒摇摇头,“我也不太明白,还想来跟你打个商量呢。我心里有些猜测,也不知皇阿玛是不是这么想的。

“去年河道总督靳辅和户部尚书伊桑阿因为河工的事儿争执不下,两边儿的折子都堆成山了,也一直没个明确结论。伊桑阿和靳辅,一个出银子的,一个花银子的,原本就是对头。河工牵连颇大,修堤筑坝高一尺要多出百万银两,但矮一寸就是决口之灾。靳辅是个较真儿的,定下多高就要筑多高,说一不二,自康熙十六年靳辅任河道总督以来,每年都是流水一样的银子花到河工上。

“原本也不至于吵起来,伊桑阿出的不是自己的银子,是国库的,也不至于肉疼。可仗打完了不是要封赏么?今年要□□,造船也是一大笔银子,皇阿玛仁慈,税赋不重,银子进账也少。国库空了,伊桑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恰好去年黄河两处决口。伊桑阿不懂治河,但这么多银子花到河工上,连个水花儿都不见,竟然还出事儿了,不克扣他克扣谁啊?”苏勒用讲故事的语气娓娓道来。

胤禛从前只是听说苏勒爱讲故事给胤祺听,只知道她爱讲历史,却不知她讲起枯燥的朝政来,也别有几分趣味。

“汗阿玛向来重视河工,这种事情必然是慎之又慎的。”胤禛插嘴评价道。

苏勒格外欣赏地瞧着胤禛,“那是自然的,伊桑阿是什么人啊?学问在满人里拔尖儿的,往后的阁臣,索相的女婿,人可精明得很。他自然知道自己撸袖子上是干不过靳辅的,毕竟人家才是专业的呀,而且靳辅背后可站着明相呢!康熙二十年的时候靳辅约定的治河期限已到,但工期其实也拖后不少了。阿玛要拿靳辅问责,可明相出来力保,六部之中多有明相门下的,也推着靳辅继续办这差事。再说一时间大清也找不出河工上比靳辅还专业的能臣了。”

“你是说,这河工银两之争,背后其实还是明党与索党角力?”胤禛似乎明白了一些,党争自从明珠出任兵部尚书,力主撤藩有功之后达到首个高|潮,又在明珠、索额图相继出任大学士之后逐渐白热化。就是胤禛这种平时不怎么关注朝政的阿哥,也是知晓的。

苏勒点点头,“朝上每一次的交锋背后都有党争的影子。就是一开始没有关系的事儿,两边儿的人也都要贴上去。伊桑阿拿靳辅开刀,固然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也未尝没有明珠力顶靳辅,而索额图想在这个位子上换上自己人的缘故。不过,伊桑阿自己不懂治河,索党里也没什么人在这种实务上肯下功夫的。于是一个叫崔维雅的小官儿被伊桑阿找出来,充当马前卒。”

苏勒见胤禛感兴趣,于是讲得益发眉飞色舞:“这个崔维雅原来转任过浙江、河南几个县的县官儿,出过两本治河的书 ,并且对靳辅治河的方式很看不上。靳辅上的《治河八疏》,每一篇都是针对实际问题多处考察,得到第一手资料后写下的具体解决方案,可这个崔维雅,只看一县之地,纸上谈兵,也偏来指摘靳辅治河的法子不好,应该把靳辅换下来。”

“你不喜欢这个崔维雅?”大约苏勒的故事里喜好太过明显,胤禛实在忍不住打断询问道,“可若是崔维雅真有实才,靳辅确是庸手呢?孰是孰非,也得辩一辩才好吧?圣人也说,理不辩不明。”

苏勒摇头表示不敢苟同,“解决实际问题和著书立说不同,讲究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打个比方,山东、直隶种稻,一年一熟,江浙、四川种稻,一年二三熟。有个山东县令,种稻子极有心得,把心得写成书,想要推广到全国。上书参奏江浙、四川总督,说他们一年种三熟是不对的,我就一年种一次,产量最高。难道真的让这个山东县令来督江浙、四川农事么?”稼穑是国家大事,胤禛也曾了解过稻谷耕种,拿这个打比方,倒是让他很快明白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