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骇人听闻

《锦绣盛唐》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面对太子殿下的“诘问”,以及奉天殿“群臣”审视的目光。

出列的范敏不禁额角生汗。

天见可怜。

这个户部尚书到底怎么升的,他范敏比谁都清楚。

若不是胡党牵连,让他这个底蕴不足,背景不深的秀才得了火线提拔的机会,加之他出身河南,与淮西一脉,江南一脉都扯不上干系,这个掌管朝廷钱袋子的重职也轮不到他。

也正因如此。

上任之际,他是大明的这位开国皇帝召见,语重心长“训诫”过的。

若非如此。

他后来也不至于在刚刚理清了户部的庶务后,便着急忙慌的去找如今监国的太子爷表忠心。

不就是想给自己抱一条保命的大腿,将来有能手更能接替他这户部尚书之职时,能落个平稳落地,“功成“生”退”的结局么。

虽说最初还被常升阻了一道。

但之后凡有太子爷的吩咐,户部也自他亲自主抓配合,投效之心,几乎跃然纸上。

原本皇帝外出避暑,却给太子殿下留中圣旨,着令太子殿下奉旨筹措来年平南的军饷和粮草时,他还满心欢喜,以为终于有机会好好表现,竭力调度国库预算,私下里也四处联络熟实的豪门富商,预备好了相当一部分献银和粮草。

只等在筹备之事遇难时一鸣惊人,好为太子殿下分忧。

可谁能想到这位太子爷竟如此能耐。

一场异域珍宝的鉴宝及拍卖会。

狂揽钱银二百万两。

莫说平南。

就是用作两线乃至三线作战的军饷都能打上半年,只是粮草不一定跟得上罢了。

为此,他还懊悔了好一阵。

他这一番忙活,纯属抛媚眼给瞎子看了。

早知道还不如提前献上,至少还能在太子殿下的实打实的记上一功。

原本他都已预备老老实实的配合太子殿下,做好一个臣子的本份,等待更出色的人选,哪天他顶替了。

可谁能想到这无常的世事,还能在今日这与他八竿子打不着的一场大朝会,因为一个不守规矩“呛行”的吏部尚书刮到他头上。

这叫他上哪说理去。

好在范敏也不是个吃干饭的。

方才看见了太子殿下对刘崧的反应,也“听明白”太子殿下态度的范敏心念直转下,忙拱手叫屈道:“太子殿下容秉。”

“臣任职以来,重理国库账目,清查赋税,自大明立国以来,鼓励垦荒,三年免税过后,如今征收之赋税涨势喜人,在朝廷各部各项预案批复后,国库之中确有盈余。”

“待到今年秋赋之后,国库中确有给朝野官员涨俸余粮。”

听到这,奉天殿百官,尤其是位列百官之末的文官们,脸上的喜色几乎难以抑制。

然而。

范敏并没有让他们高兴多久,话锋便斗转直下。

“可太子殿下。”

“户部掌管天下赋税,替朝廷拿着钱袋子,却不能凡事都不留余地,恨不能将最后一个铜板都花出去吧。”

“万一平南之事落成后,安抚缺口扩大,或是突逢残元蛮子来袭。”

“朝廷安能坐视不理?”

坐在龙椅上的朱标眉头微挑。

倒是有些意外范敏的急智。

虽然他也不止一次从自家父皇的口中,听到这番名就是一个赶鸭子上架的户部尚书。

但倘若不具备管理户部的能力,又有哪个草包能在这位置上一连耕耘几月之久呢?

念及此处,朱标也便“从善如流”的“捧哏”道:“言之有理,若身为户部尚书,确该有居安思危之心。”

“此事你非但无过,还应记上一功。”

“谢殿下。”

收到“甜枣”的范敏,立刻兴奋的拱手谢恩。

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但他今天的表现只要能被太子殿下记住,就不枉他这么卖力的表演这一出了。

朱标扫视着台下的百官。

看着他们各异的面色,出言安抚道:“加俸之事,孤今日记下了。”

“虽因平南之事,不能立即执行。”

“但不出两载,孤定会将加俸之事落成。”

“君无戏言。”

“吏部尚书,

你看,加俸之事,容后再议,如何。”

身为监国太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