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那荒诞到足以颠覆所有人三观的阴谋论!

《谁懂啊?直播赶山被国宝碰瓷了》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听到这个阴谋论在陈寒的口里面居然如此的恐怖,就连朱元璋和朱标都紧张了起来。

这个是什么阴谋论啊,居然如此的恐怖。

凌汉也不由得毛孔竖了起来,这要是得出了一個让他都觉得震惊的结论的话,说不定真的可能会掀起大狱。

到时候又要死无数人。

这不是凌汉这种大臣愿意看到的。

不过朱元璋好像很感兴趣,示意凌汉继续说话。

“小陈,老师你可得好好地跟俺说说,俺可喜欢听阴谋的东西咧。”

陈寒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说道:“这个阴谋论还是要涉及朱元璋。”

朱元璋在边上听得都有点发懵,怎么什么事都要带上咱。

难道咱就那么的该死吗?

凌汉这时候也是不好回头去看皇帝陛下的脸色。

因为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难看的要命。

因为这小子好像就是无法无天的,别人都是尽量保命不说皇帝的坏话的,但是陈寒好像就是要找死一样,处处是不放过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的不服气现在就是要听听陈寒到底能说出个什么来。

陈寒还真的直接说道:“这件事要从朱元璋平定天下说起,当时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有陈友谅和张士诚。

陈友谅不消说,单说这个张士诚,此人乃是私盐贩子出身,趁着元末军阀混战抢占了江南为地盘。

此人虽称王但并无争夺天下的野心,一心想着在江南养老。由于此人商人出身的缘故深谙经商之道,他在江南对买卖人相对宽松,加上江南本就繁荣的经济,买卖人和百姓的日子过得相对较好。

正因如此在朱元璋灭张士诚之战时,受益于张士诚的军民和张士诚誓死抵抗,令朱元璋打得颇为艰辛。

所以在灭掉张士诚之后,朱元璋一方面见江南富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报复江南百姓和张士诚一起抵抗自己,于是对江南加以重税。

光是苏州府一年的赋税就达到了二百万八十万石左右,而当时全国赋税不过才两千多万石,苏州一府赋税就占据六分之一还多。

杭州、松江、嘉兴等府也都是赋税极重,百姓和商人苦不堪言。”

朱元璋听完了后倒也没有反驳。

当时他的确是如此想的。

张士诚这个私盐贩子居然有就这么多人拥戴简直是可笑,甚至咱去江南时还听到那些百姓依旧称张士诚为张王,叫咱为老头子,这还得了?

你们既然这么拥戴张士诚那你们就给他赎罪吧。

当时整个天下经过了元朝的近百年统治,天下百废待兴,北方更经过几十年的军阀混战,民生凋敝,唯有江南保存的比较完整,那赋税自然要从江南出。

这一点朱标也不能反驳,而且他也认识到,在短期之内根本不可能扭转这种局面,大明王朝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坚持这条道路。

至少是近几十年是不会改变这个策略。

凌汉作为河南人太明白中原大地当年被破坏得有多么的严重,可以说户口那是十不存一,白骨露野,凄惨无比。

所以江南作为赋税重地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

但这也能成为太子殿下被阴谋害死的原因?

这会不会太牵强了一点。

陈寒继续说道:“说这些就是为了后面的铺垫,村长您听俺慢慢说来。

这个阴谋就是从太子病逝往前推到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病逝开始。

那一年朱元璋的嫡长孙还是朱雄英,可是常氏过世后,朱元璋考虑到功勋武将越发的嚣张跋扈,于是为了让太子妃外戚势力不成为尾大不掉的存在,他扶持吕氏登上太子妃的位置。

洪武十五年,嫡长孙朱雄英过世,朱允炆就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长孙。

洪武二十一年,朱标的绝对拥趸蓝玉在捕鱼儿海一仗灭元廷,封凉国公,武勋贵族势力在朱标登基之后有抬头的迹象,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过世,嫡次子秦王坏事做了不少,名声臭了。

嫡三子晋王有能耐,身边围了冯盛、傅友德这样的超级名将;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当年就发生了蓝玉案,武勋贵族集团几乎一扫而光;

洪武二十六年,冯盛和傅友德分别被蓝玉案牵连而死,开国六公唯独剩下早早就交出权力的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过世,朱允炆登基为帝是为建文帝。

建文元年,朱允炆重用文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