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或许所有人都误会了唐太宗李世

《啾咪!修仙系统逼我做好人》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224章 或许所有人都误会了唐太宗李世民!他用心良苦啊!

他和后世很多的人一样,都有着狭隘的历史观。

痛恨那些异族,也没有包容万象的胸怀。

一直都崇尚汉族乃是至高无上的,乃是民粹主义。

虽然没有那么的偏激,可心里边多少是这样想,永远都觉得汉人才是至高。

就犹如当年希特勒的纳粹主义。

所以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把先进的技术交给那些异族,心里面是非常不乐意,甚至憎恨的。

因为后边契丹、女真、党项都对汉民族产生了巨大的伤害。

尤其是北宋文化、经济都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却被野蛮的异族给灭掉。

那时候只是单纯地觉得悲愤不甘。

可是等一步一步将整个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气候相结合在一块的时候才发现。

自己理解的是有多么的片面。

当初的唐太宗李世民,怎么能够像陈寒这样拥有竺可桢这样的大家去研究气候的变化。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永远不可能想象得到,是因为气候使他有了如今的成就。

他只是想着,找到一种平衡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办法。

他美好地希望把农耕民族优良的技术传给游牧民族,让他们有能力抵抗严寒。

使他们不至于一受到严寒的冲击,就南下劫掠。

这也是变相地在保护农耕民族。

只是唐太宗李世民怎么都想不到。

在他在世之时,甚至可以说在大唐存在时都是温暖期。

大家可以相安无事地生活,因为都能够吃得饱。

然而唐灭亡之后的五代十国,气温陡然冷下来。

即便是想要相安无事和农耕民族相处的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他们也不得不南下。

他们要为了民族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生存。

所以只能说当初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出发点是好的。

但他无法预料气候下降。

当陈寒听完了朱标的这一番话之后,他一下子就豁然开朗。

可能真的是误会了唐太宗李世民。

可能有些人真的是看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当初做这些事情的出发点和初衷。

所以才会觉得他是那么的伟大。

而现在陈寒在理解了这一点之后才发觉,的确如此。

李世民当初就已经发现,即便是动用强大的武力将一波又一波的异族灭干净了。

可是只要有一颗种子还在就会发芽,这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战争,拖垮的永远是农业民族的潜力。

所以他乐观地觉得,只要我把我先进的技术制度传给你,你就可以安定在那里,大家可以抱团取暖

陈寒惊讶于朱标的思考能力。

同时心里边也是咯噔了一下。

有一个灵感冲天而起。

正如朱标所说,如果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真的是这么想。

真的是看到了前面,那是异族给中原民族带来的伤害之后。

想着用这样的方法,给那些游牧民族提高一点生存能力。

从而降低他们侵略南边农耕民族的动机的话。

是不是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办法。

或许事实的真相是如此。

而后世的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愤青们。

看到这些事件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当时的气候环境。

没有考虑到当时大唐即便是强大。

可是依旧要面临着异族频频骚扰的难处。

所以他们没有理解李世民当初这么做的原因。

而现在仔细这么一想之后,好像还真的是如此。

当初的李世民如果不是用这种相当于与异族和解的方式,去与他们打交道的话。

或许异族的国家一旦形成强力,即便是大家都可以在温暖的气候之下生存。

可是占有欲望的强大之后,侵略他国带来征服感,这种事情还是时有发生的。

就如同当年汉朝时候的匈奴,为何要与南边的汉朝如此的斗争。

其实明明大家都身处于温暖气候,可是为了互相消灭对方,互相的解决对方这个大麻烦,还是大打出手。

这种可能性也是有。

所以李世民的这一套政策之下,取得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至少在有唐一代,除了唐朝本身兵力强大、国力强悍,能够抵御异族的入侵之外。

这种怀柔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各异族对于南边农耕文明的侵害,使大唐真正迎来一个盛世。

至于后边契丹、女真、党项的强大,这是李世民是无法预料到的。

只能说老天爷给中原的农业民族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想到这里,陈寒心思更加的活络起来。

小课堂当中,其他的王爷,尤其是燕王朱棣更是陷入到了沉思当中。

因为他现在才发现。

如今大明王朝的情况,和任何一个混乱的处于寒冷期的大一统王朝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那就是北边的那些个游牧民族,即便是现在,也时不时要南下侵略。

管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不管是山西北边,还是北平北边,尤其是辽东的女真人。

他们为何蠢蠢欲动?

为何总是不安分?

为何明知道现在大明王朝已经如此之强大,可是他们依旧不停地挑衅?

原本以为那是挑衅。

原本以为那是死不悔改。

尤其是元朝余孽,为何一次又一次地想着南下。

现在终于是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或许真的如陈寒说的那样。

寒潮一直都在持续。

北方尤其寒冷。

大雪封山之后,草场被大雪覆盖。

草都被冻死,牛羊没地吃喝,大片大片地死亡,游牧民族就只能等死吗?

不!

他们为了生存,就必须得要一次又一次地来撞南边的这一道南墙。

即便明知道,现在大明的国力空前的强悍,但他们依旧要尝试。

因为他们要延续种族的生存。

当陈寒的这一堂课讲完了之后,在座的晋王、燕王、辽王、宁王这些镇守九边的塞王们,一个个是醍醐灌顶。

但是他们也陷入到了焦躁当中。

如今寒潮在持续。

也就意味着,他们永远不可能从防御游牧民族南下的战争当中解脱出来。

这个泥潭会永远地陷住他们,一直到大明灭亡。

而接下来的剧情也会相当的熟悉。

中原内部现在之所以还能够支撑。

之所以一片欣欣向荣。

之所以在自己老爹的主持之下恢复生机。

那是因为战争失去了太多的人,留下的土地太多。

即便土地的承载能力,已经不高,产出来的粮食已经不多。

可是人口锐减之后,大家还凑合着能活。

可是随着承平日久,寒冷持续,人口一旦激增,就会发现粮食不够吃了。

到时候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一切一切的混乱,一切一切的腐败无能,其实说白了都是因为吃不饱的矛盾。

为了争夺生存资源发生的矛盾。

中原内部因为农业生产量不高,那么商人就会想方设法地缺斤短两,来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

百姓就会为了获得一点粮食,在种植土地之时,各种争夺水源。

最主要的是,如果没有陈寒的税务改革,就会如同之前陈寒说的那样。

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越来越少,但是税收却不会越来越少。

而随着土地兼并,土地会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

原本就不够吃,原本土地的产量就减少,土地还要被那些个有土地优免权的人兼并,他们不交税。

朝廷的税源从哪里来?

那就必须压在那些本身就没田、没地、没势力、没权的老百姓身上。

于是老百姓们会因为交不起税逃离家乡,成为流民。

这部分流民离开之后,原住民就必须承担更重的赋税。

于是他们也逃离家乡成为流民。

当流民越聚越多之时,大家都吃不上饭的时候,如果有人揭竿而起,那么就是大片大片的农民起义。

这就是规律,这就是趋势。

这就是不能改变的潮流。

当这样的想法萦绕在他们脑子里面的时候,他们感到了刺骨的寒冷。

因为他们已经预见了,大明王朝将来的命运。

只要天气不回暖,那么大明王朝是必逃不过王朝厄运,或许很快就会崩溃。

不崩溃也会过得一塌糊涂,满地鸡毛。

这就是农耕文明最大的弱点。

当粮食长不出来,所有的矛盾都会产生。

什么制度啦,什么文明啦,什么官场的清廉啊,什么皇帝的废寝忘食啦,通通都是屁话。

因为只要地里能长出粮食来,大家只要能吃得饱,一切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反之那就是矛盾重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