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二十章

《给古人盘点我推的历史名人们》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一阵欢快的乐声响起,将众人的目光又吸引了过去。

【前面的压抑内容有点多,可能比较影响心情,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我就不多说废话了,咱直接进入最可乐最激动人心的环节——大明十六帝那些事儿!

众所周知,咱大明十六帝啊,主打的就是一个个性鲜明、不同凡响!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干不出来的!】

明朝皇帝们:这话怎么听着怪怪的?

其他朝代的人:有多不同凡响,说出来给我们听听?

【首先第一位,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昵称朱八八,在位期间年号洪武。著名的乞丐皇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的牛人!

虽然我们经常吐槽他开历史倒车,但人家本人其实是特别厉害的,毕竟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由南向北完成大一统的皇帝,军事实力在一众皇帝里面绝对是佼佼者的存在。】

明人:说得没错,我们太祖就是最厉害的!

“乞丐皇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正在喝酒的刘邦对着光幕举杯,“确实是真英雄,乃公不如也!”

“唯一一个由南向北完成大一统的皇帝?”立志北伐的皇帝们均是满脸凝重。这话岂不是在说,他们的心愿并未达成?

【唐末,幽云十六州分裂了出去,到北宋亡于金,北方完全由少数民族统治,接着又过了一百五十二年,南宋被蒙古攻破,南方也彻底告别汉人统治,然后中原大地上便有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在元朝统治的这段时间里,汉文化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汉人也在四等人的等级制度下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于是我们最靓的仔出现了,他举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旗帜,推翻了元朝的统治,重新建立了汉人王朝,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我很赞同一个观点——朱元璋最大的贡献,是复兴汉文化和礼仪,是恢复华夏衣冠,是将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长久分裂的南北方弥合到一起。我们可以来计算一下,从唐末到明初,中间隔了四百多年,从北宋末到明朝初,中间也隔了两百多年,而不管是两百多年还是四百多年,时间跨度都是极大的。我们常说时间能冲淡一切,试想如果没有朱元璋恢复华夏礼仪和衣冠,长时间生活在外族统治下的北方人可还会记得自己是汉人?答案是大概率不会。

这就是朱元璋的重要性。】

-

“太祖千古!”

历代时空下,无数臣民如是呼喊道。

“复兴汉文化……”朱元璋眸光深沉。他真的完全做到了吗?想起前面说过的思想禁锢,他一直坚信的正确最终并没有导向他希望的方向。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朱元璋心头有些动摇,他想他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心痛得仿佛要滴血:“到底是谁把朕的幽云十六州丢了?”

-

北宋·太祖时期

“怎么会两次都亡于外族之手?”赵匡胤不敢相信,大宋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

南宋·孝宗时期

“不会再记得自己是汉人吗?”赵昚脸色发白。

“不,他们还记得!”辛弃疾握住赵昚的手,“官家,现在为时尚早,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们北伐的意义,是接那些盼望王师的人回家,让他们不仅现在记得,以后也能一直记得自己是汉人。”

“幼安说得对。”赵昚回过神,眼神变得更加坚定,“现在还来的及,我们不能放弃!”

-

汉朝皇帝们:我们听到了什么?汉人?

“朕没听错吧?”刘彻抬眼看向卫青,想从自家大将军口中得到验证,“后世真的自称汉人?”

“是真的,陛下没听错。”卫青笑着回答。

“挺好的。”惊喜只是一瞬间,刘彻很快便又调整好心情,满脸严肃道,“这么一遭听下来,朕发现后世外患也同样十分严重,宋有金和蒙古,明有瓦剌,此消彼长,可见这虏患到底还是难以根除。”

“就算不能尽除,也必须要打。”霍去病道,“不打只会陷入被动,与其将主动权交给敌人,不如我们自己握在手中。”

【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啥的,太多不讲,我们只需要重点记住他废丞相、设锦衣卫、给儿子封王就行了,这仨对明朝后续的影响比较显著。

话说在朱元璋晚年呢,他最看重的儿子——懿文太子朱标先一步离世了,于是他只能重新选择继承人。大概是经过了千挑万选吧,他最终点中了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也就是后来明朝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

为了让这个孙子坐稳皇位,朱元璋狠心把自己的老兄弟们都送去了地府,随后还手把手地教朱允炆怎么对待藩王。可以说是十分尽心尽力,且这个时候的朱允炆表现还是优秀的,于是呢老朱就放心的撒手人寰了。

接下来,就是建文帝的时代了。】

-

明·洪武时期

“原来爹你是想立大侄子呀!”听到这里,朱樉心气顺了,他爹还是公平的,就算太子大哥没了,其他兄弟照样没有机会。

那朱棣岂不是坐实了是造反?朱棡开始幸灾乐祸:“咱们四弟还真是厉害!”同时,他也开始跃跃欲试,既然朱棣可以,那他是不是也可以?

朱元璋和朱棣都没说话,朱棣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朱元璋则是在思考朱允炆到底做了什么才能被朱棣推翻。

此时,在家里坐着看光幕的老兄弟们突然感到脖子一凉。

“太孙不行是他自己的问题,作甚要拿我们开刀?”

-

明·建文时期

“没错,现在是朕的时代了!”朱允炆斗志满满地说道。

就是燕王……朱允炆眼底闪过杀意,这次他不会再放过自己这位好四叔了!

另一边,正在与心腹们共谋大计的朱棣淡定地瞥了一眼光幕,冷静地说道:“是谁的时代还不一定呢!”

从光幕提及朱祁钰开始,朱棣就知道自己只剩放手一搏这一条路,既然那个自己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未来,一定是自己的天下!

【建文帝朱允炆,明朝第二任皇帝,在位期间年号建文,一个骨骼清奇、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男人,爱好是削藩。朱允炆政治上那些不靠谱的操作就不多说了,我们来谈谈他的爱好。当初,他爷爷努力帮他坐稳皇位,他自己却生怕皇位做得太稳,前脚刚答应朱元璋要对叔叔们怀柔呢,后脚朱元璋一死他就开始急吼吼削藩。

藩王嘛,对皇帝来说确实是个威胁,不管是谁上台肯定都得削。我能懂朱允炆那种头上悬着把刀的紧迫感,但我不能理解他吊诡的削藩思路。朱元璋驾崩之前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已经先后去世,现在既占嫡又占长且能力强的藩王就是燕王朱棣,朱允炆不紧着最强的朱棣开始削,偏要把朱棣留在后面,很难评。】

-

明·洪武时期

朱棣:……

别说你觉得很难评了,我也觉得很难评。

朱樉/朱棡:这半天气白生了,感情我俩早就出局了,四弟和大侄子的争端我们连掺和的机会都没有?

朱元璋:看来问题就是出在削藩上了。

其他诸王:二哥三哥去世了,四哥留在后面,那先开刀的不就是我们了吗?大侄子,你可真是我们的好侄子!

-

汉初

刘邦看着那句“不管是谁上台都得削”笑了笑。

韩信目光晦涩地看了刘邦一眼,转过头闭目不言。

【但不得不说咱们建文帝刀还是快的,短短一年之内就连削周王、代王、齐王、岷王和湘王等五个藩王,湘王朱柏甚至被逼到举家自焚以证清白,然后朱允炆大手一挥给他叔送了一个谥号“戾”。】

-

明·洪武时期

被点到名的藩王们纷纷震怒,湘王朱柏更是大受打击。

“爹,您看看您的孙子,您走了他就是这样对我们的啊!”朱橚抱着朱元璋的胳膊哭诉。

朱元璋也是被朱允炆这一手气得气血翻涌,他自己的儿子自己都舍不得下重手呢,朱允炆怎么敢把人逼到自焚而死!

“别闹了,咱还没死呢!”他心烦意乱地道。

【这是一波操作猛如虎,直接把他四叔朱棣搞麻了,在装病避祸,也有一说是装疯,不成功的情况下,朱棣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带着八百人起兵造反了,史称“靖难之役”。】

-

明·洪武时期

大家都用看怪物的眼神看着朱棣。

朱樉/朱棡:输了,怪不得是能当皇帝的人呢。

“八百人……”八百人起兵造反,最后还造反成功了,朱元璋不得不对自己这个儿子刮目相看,“老四,你怎么做到的?”

“不难爹您说,我也不知道。”朱棣实话实说道。要不是没办法,谁会闲着没事只拉着八百人造反?

【靖难之役持续了四年,朱允炆最终还是刚不过他叔,被赶下了台。听说那一晚的皇宫火光冲天,建文帝消失在火焰里,从此任凭他叔再怎么上天入地也找不到踪迹。

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同时,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创造了朱元璋诈尸传位的神话,也就此开启了属于他的“永乐盛世”。】

-

唐·太宗时期

“这位永乐帝确实是个人物!”李世民心生敬意。只凭八百人起兵成功,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长孙皇后也满眼钦佩:“这明朝的太祖、永乐帝、景帝真是各有特点,各有各的优秀之处!”

“观音婢更喜欢哪一个?”李世民笑着问。

长孙皇后思考了一会儿,道:“妾身感性,相比较之下,自然是更喜欢境遇可怜些的景泰帝朱祁钰。”

李世民点点头,赞同道:“站在势均力敌的角度,朱元璋和朱棣都是值得尊敬的英雄,但若是站在长辈的视角,确实会更喜欢景泰那般坚韧又乖巧的孩子。”

-

西汉·景帝时期

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这话听得刘启身心舒畅。

不过这话虽然意味着其他朝没有藩王成功造反的案例,却也表明了藩王有造反上位可能,谁知道有些人听了之后会不会备受鼓舞?

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削藩势在必行!

-

明·洪武时期

所有人:……

“四哥你是真的厉害了!”朱橚叹为观止,这是硬生生给爹多“续命”四年啊!

朱棣:……

【可能是朱元璋的偏心让朱棣十分意难平吧,以至于咱们永乐帝上位之后对宣传“爸爸爱我”这件事特别执着,编了不少一眼看起来就很假的小故事,比如朱元璋其实不喜欢朱标而是喜欢他之类的,就差把“我才是我爹最爱的儿子”这几个字贴脑门上了。嗯……挺可乐的,掩耳盗铃不可取啊永乐大帝!就算你爹不爱你你也还是明朝最厉害的俩皇帝之一,毋庸置疑。】

-

明·洪武时期

“哈哈哈……”朱樉拍着朱棣的背毫不留情地嘲笑道,“这种假得不行的故事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啊四弟?”

朱棡意味深长地看了朱棣一眼,道:“四弟,大白天的少睡点觉。”

“老四,咱不喜欢你大哥?”朱元璋似笑非笑地看着朱棣。

朱棣头皮发麻,不想说话。

做这些事的明明是未来的永乐帝,为什么现在尴尬的是自己啊?

-

明·永乐时期

朱棣:……

朕知道很假,你不需要说得如此大声!

朱高炽/朱瞻基:憋住,不能笑,要给爹(爷爷)留点面子!

【朱棣在位期间呢,设内阁、立东厂,这俩一个在未来成了重要的辅臣机构,一个跟他爹设的锦衣卫并称“厂卫制度”,都是明朝的特色,对明朝后续影响十分深远。

军事上,朱棣组建了京师三大营,其中用火器装备的神机营是明朝战力较强的机械兵种。也是明朝早期火器部队领先于世界的佐证。】

-

明·永乐时期

“朕就知道设神机营没有错!”朱棣心情振奋起来。

既然现在还是领先的,那就让它一直领先下去!

-

秦/汉/唐

“火器?”嬴政、刘彻、李世民三人都对这种新武器产生了兴趣。

【文化上,朱棣命人组织编修的《永乐大典》,收录了自先秦至明初的七八千种书籍,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不过可惜的是,近代由于西方的劫掠,《永乐大典》大量丢失,之后又因为各种矛盾和清廷图书管理人员的坚守自盗,《永乐大典》进一步散失,直到现在已经只剩八百余卷且还四散在世界各地。】

-

西汉·武帝时期

“编书吗?”刘彻若有所思,“或许朕也可以试试搜集民间的民歌和典籍?”

-

明·隆庆时期

“什么!怎么能遗失那么多?”

高拱、张居正等曾负责主持重录《永乐大典》的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