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放在心上

《春日后遗症》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好不容易坐了下来。

梁娟小心瞥了瞥四周,低声说道:“娇娇,我在这里是不是不大好啊?”

梁娟其实很羡慕罗以娇,这个城里来的小姑子大大方方,无论进出哪里都一副天经地义,抬头挺胸的,不像她,畏手畏脚。

国营饭店这么多人,就跟她格格不入。

这也不怪她这样,而是他们农村人,当真是没几个会来国营饭店吃饭的。

以前有到镇上,被邀请到国营饭店的村民回村以后,可是说得天花乱坠,进一回国营饭店能吹嘘上十天半个月。

罗家也不是没有人脉关系的,最近的就有罗永民这个在渠县当“小领导”的亲戚在,靠着这层关系,罗家在河西村也十分有面子。

但罗永民在县里,不在镇上,因此罗家人还当真没机会常出入这种“高档场合”。

反正梁娟觉得哪儿哪儿都不习惯。

罗以娇看她浑身不自在,坐在凳子上坐立难安的,四处看了看,稍一想也就明白了。

自古都是先敬罗裳再敬人,能出入国营饭店的人,至少都是衣着光鲜,口袋里有票有钱,在这种“看外表”的条件下,环绕在一众打扮体面的人中间,被人无意的打量,无形的压力之下,心里就容易生出自卑来。

每个时代都免不了这种“看菜下碟”的行为。

再过些年,街上都是高楼大厦了,有些自诩“高档”的地方还会明目张胆的把这种行为摆在明面上。

上辈子罗以娇就听过,说某某会所、某某酒店,接待的都是成功人士,连进出都需要看着装。

要是穿的西服正装,守门的保安就能让人进去。

但要是穿的休闲服装,就会被保安认定“着装不得体”,从而拒绝接待。

他们还有一套自己的标准。

这样的行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被吹捧、追逐,觉得是身份的象征,觉得进去以后就摇身一变,成了成功人士,社会地位不同了。

直到后来,当人们的自信已经不在需要靠这些外在来加持后,这种“看菜下碟”的行为才有所收敛。

她现在就要培养大嫂梁娟的自信。

“好,怎么不好了。”罗以娇语重心长:“大嫂,你可是顾客,出钱的才是大爷呢,别怕!”

她扬着小脸,让梁娟跟着她学起来。

梁娟本本分分的人,根本学不来。

仰了半天,头都还是低着的。

罗以娇见状,也不逼她了,只得又说道:“没事,你就是不习惯,等你以后经常来,习惯了也就没事了。”

常、常来?

梁娟连忙摇头:“不来了不来了。”

这么贵的地方,谁能经常来吃啊。

何况,梁娟还想说,罗以娇这句“出钱的才是大爷”不太对,以他们去买东西来说,有时候拿着钱票,人家售货员还不卖给你呢。

对,就是这么拽。

说着,面条已经下好了。

面条快,包子也是国营饭店一早就蒸好的,很快就端了上来。

罗以娇早就饿了,把大嫂梁娟的那一份往她身边推了推,挑了筷子,一手吃着面条,一手拿着包子啃着。

国营饭店的面条分量多,味道也不错,浇头还带着点肉丁,比罗以娇自己做的好吃太多了。包子皮薄,一口咬下满是油水。

一个包子跟她手心差不多大,罗以娇吃了一个包子,一碗面条就已经很饱了,说早上垫了垫肚子的大嫂梁娟,倒是把面条和两个包子吃得干干净净。

见她看过来,梁娟不好意思笑笑。

罗永德家里的情况已经是村里不错的了,没分田地前,一年能分百多块,分了田地后,家里都是勤快人,天天伺候土地,一年也能存下好几百块。

但家里人口多,用钱的地方也多,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除了罗以娇前两天端来的半碗泥鳅,家里也半个月没见过荤腥了。

难免没忍住。

罗以娇指了指剩下的包子:“还有呢,大嫂你一起吃了吧。”

“不了不了。”梁娟觉得今天已经占了好大的便宜,哪里好意思再伸手。

梁娟不吃,罗以娇只得去前台问服务员拿了张油纸,把剩下的包子装上,又一口气买了十个包子。

现在没有塑料袋,大部分来国营饭店打包都会自己准备铝饭盒,从前在渠县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罗永民和梁兰兰就会让他们拿铝饭盒去国营饭店打包荤菜回来。

罗以娇回村的时候也带了个铝饭盒回来,只是来镇上赶集,她也没想过带上饭盒。

国营饭店跟肉联厂有联系,现在买肉不是提着就是用油纸包着,饭店里有油纸,大厨和服务员们有时候拿剩菜回家也会用油纸包一包,只是看他们愿不愿意给。

罗以娇站在前台说了好一会,板着脸的服务员不堪其扰,终于同意了。

给装好了包子,看罗以娇离开,服务员大大的松了口气,目送她们的目光像是送走了“瘟神”一样。

出了国营饭店,梁娟的目光欲言又止的。

罗以娇看她:“怎么了大嫂?我脸上有脏东西?”

她连忙摸了摸自己的小脸,生怕蹭到了什么污渍。

哪个小仙女出门不是美美的,千万不能坏了自己的形象。

她可不想以后被人暗暗指着鼻子说,“那就是罗以娇,就是之前吃东西吃得满脸都是那个”。

“没有。”梁娟摇头。

“娇娇你,你口才真好。”

梁娟不知道以后有一个词叫做社牛,只知道罗以娇实在是太厉害了点。

就像刚刚那个服务员,拉着脸,一副不大看得上人的模样,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眼睛长在头顶上了。

换做梁娟,她别说说话了,就连靠近都不大敢的,但罗以娇不但不怕服务员那张冷脸,还能脸不红心不跳的说着话,完全不把服务员的冷脸放在眼里。

甚至还能从服务员手里抠出东西来。

这谁能做到?

反正梁娟只看见罗以娇一个人办成了。

罗以娇很谦虚:“还行吧。”

但接下来,她又让梁娟看到了她非常社牛的一面。

从路人、小摊贩,到眼熟的村民,罗以娇都会打个招呼,带着梁娟流连在各个小摊子前,甚至连菜摊都没放过。

提着东西,罗以娇又直奔供销社。

她要买的塑料桶就只有供销社才有卖,供销社一共三层,罗以娇上次来的时候只在一楼买了补品和糖果,二楼和三楼都没去。

这回跟梁娟一起赶集,身边有人陪着,罗以娇也不着急,带着梁娟把供销社三层楼全给看了一遍。

供销社二楼是卖服装的,鞋袜,手表都有,三楼卖的是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这样的大件。

现在结婚流行三转一响,即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能出得起这样的聘礼,代表男方家境好,女方也有面子。

这些价格昂贵,如非不是有钱有票的,也就只有结婚的才需要,是以三楼基本没人闲逛。

毕竟看得起买不起,大部分人都不太好意思。

她们两个女同志,人家售货员打量看上一眼就不理她们了。

罗以娇正好觉得合意,她一直就不太喜欢闲逛的时候身边有人,上辈子遇上服务员,她也会明确表示自己单独看看,有需要再叫。

有些服务员倒是很明白,一听就退到了一边,但有一些反倒更热情了,一个劲的给她推销,让她都没那个心情看下去了。

带着梁娟在三楼走了一圈,等走完下楼,梁娟不着痕迹的松了口气。

她不像罗以娇一样怡然自得,那样的氛围对她来说太压迫了。不过她理解罗以娇为什么看这些。

“静芳那边聘礼定下了吗?”

同样是姐妹俩,年岁相差不大,罗静芳定了亲,肯定提到了这些大件,罗以娇听见了,提前来看一看也是正常的。

不过她听说罗静芳定亲的人家条件好,打着灯笼都难得找到,出手这些肯定是没问题的,罗以娇这个小姑子要是想找个同样条件的,怕是有些困难。

罗以娇不知道大嫂梁娟已经想得这么深了,随口说道:“定了吧。”

至少上辈子这个时候两家已经说好了。

现在流行的是三转一响,都以为罗静芳也是这个,但罗以娇知道不是,罗静芳收到的聘礼里还包含了一台电视机。

电视机是“奢侈品”。

哪怕早在58年津市就诞生了第一台电视机,70年甚至连彩电都生产出来了,但碍于生产有限,直到前两年,一台黑白电视机都还属于“奢侈品”。

普通家庭能买得起三转一响,也买不起电视机。

罗静芳有这样的聘礼,在整个器件厂家属院都是头一份。

陈家送礼来的那天,整个家属院都轰动了,让罗家狠狠出了一阵风头,连很远的人家都知道器件厂家属院出了个嫁得好的女同志。

罗家出了这样的风头,随之而来的就是关于罗静芳的嫁妆问题。

别人家给了这样后的聘礼,罗家能简简单单回一份嫁妆吗?

这肯定不能的。

按普通嫁妆打发,罗永民和梁兰兰也丢不起这个脸。

但他们夫妻两个这些存下的钱其实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早几年大哥罗卫星从乡下回来,为了他进厂的事,家里也费了些功夫,给他买了个工作岗位。

随后罗静芳的工作,罗卫星结婚的花销,甚至老四罗杰的学费、书本费。

这几件“人生大事”下来,他们存下的钱也花得七七八八。

要想回一份丰厚的嫁妆过去,让罗静芳有面子,以后在陈家能站稳脚,罗永民和梁兰兰只得一边省钱,一边把主意打到了罗以娇这个女儿身上。

罗以娇是中专生,一进厂就能领三十好几的工资,罗静芳的结婚日子定在年底,现在离年底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罗以娇每个月只用几块钱,不饿着肚子就行,省下来的钱交到梁兰兰同志手上,到年底也能存下快两百。

这一笔钱,加上罗永民和梁兰兰两个攒下的,也足够给罗静芳备下一份丰厚的嫁妆了。

而罗以娇到底年轻了点,信以为真的以为梁兰兰同志是当真在给她保存钱,是在替她管钱,对梁兰兰同志十分感激,等真到了需要用钱的时候,才知道她省吃俭用下来的钱都被以各种理由花出去了。

罗以娇要是说一个“不”字,那就是她不团结兄弟姐妹,不帮着一把。

现在她麻溜的滚到乡下来了,也不知道没有了她的帮衬,剩下的嫁妆钱,他们要从哪里来了。

不过这些现在都跟她没关系了。

反正谁来要钱她都没有!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罗以娇没大什么精神继续逛,二楼卖的服装、鞋袜,二楼的人倒是比三楼多,来看的女同志也多,花钱也豪气不少。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