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点三甲

《重生之君臣》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第二十六章

“宅子收拾了?”顾缜抬手让三宝给自己穿衣,今儿是殿试放榜的日子,昨夜顾缜和谢九渊阅了大臣们评出来的前十卷,今日早朝顾缜要亲自点出三鼎甲,因此须得穿得郑重些,三宝准备的是一套墨色龙袍,看着庄重简洁,穿起来却复杂,把顾缜烦得直皱眉头,转而问话站在屏风外的谢九渊。

谢九渊隔着屏风回:“亏了有三宝公公派人帮衬,已是准备齐全了。”

启元帝“嗯”了一声,又问:“家里人还有几日进京?”

“换了陛下特派的官船,约莫还有二三日就到了”,谢九渊答道。

启元帝又“嗯”了一声,放下心来。

那日置宅之行,最后是被旺财飞奔着送来的急信打断。

急信是谢镜清写来的家书,写得语焉不详,只说要带嫂子和侄子上京,要谢九渊准备准备,免得到时候慌乱。

美名尚存的青溪谢家其实早已不复当年,只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钱财与关系都有,因此族中龌龊也不少。得意的、掌事的反倒是会钻营的,祖训族训早就被忘了干净,哪里还配得上“清流文士之族”的名头。

谢九渊所属的旁支只剩了他父亲这一户,在族中并不受待见,他父亲亡故后,连对族内免费开放的启蒙族学,都要故意收谢九渊的学费,谢镜清一气之下,让嫂子尽管请上好的教书先生教导谢九渊,自己却从此弃文从商。

因此,谢镜清这信件中俨然是上京定居的意思,那定然族中又生了事。

谢九渊读罢,连顾岚都看出他忧心忡忡,于是便体贴地寻了个借口提前回了宫,谢九渊才带旺财去京中老乡处探听消息,结果什么都没打听出来,越发焦急。

大约是从顾岚那儿听说了此事,启元帝竟然特命宿卫以官船相迎,听宿卫传来的消息,娘亲、小叔与幼弟都无恙,谢九渊也放下心来,对启元帝更添了分感谢。

顾缜做这些事,一半是爱屋及乌,另一半,也是想扭转谢镜清的悲惨下场。

前世,谢镜清为了帮衬谢九渊,通过文崇德领了官商的名头,填进去自己的商号,主营两样,一是为朝廷贩盐,二是特供江南的丝绸茶叶。

沾了官场,又沾了文党,可以说,谢镜清是故意将自己往文党手里送,砸钱换得谢九渊做事能够不被文党掣肘太过。

顾缜和谢九渊渐明心意后,面对谢九渊这个深陷文党的小叔,实在是立场相悖,为了他安危着想都亲近不得,尽管两个人都是一心为了谢九渊,却没怎么见过面。

启元十三年,私盐案爆发,文谨礼疯狂反扑,为了打击已为右相的谢九渊,由文崇德一手经办,抹去了文党罪责,秘密将一切罪过按在了谢镜清身上。

顾缜得知消息时,谢镜清已在狱中含冤而死。

谢九渊当时在西北平叛,接连收到两条消息,一是小叔冤死狱中,二是倭寇勾结内奸,蓄意报复,屠了青溪城。

于是他一夜白头。

重活一世,顾缜不可能坐视谢镜清重蹈覆辙。

只是,前世此时,他处处看投靠了文相的谢九渊不顺眼,那时候也没有宿卫,因此,就算重活了一世,他也只知道谢九渊家人进京和谢镜清掷千金置宅的消息,并不清楚谢镜清是如何与文崇德结交,联想之后发生的种种事态,也只能推测出大概是这时谢镜清露了富,才引起了文崇德的注意。

为了避免悲剧,也是为了给谢九渊长面子,顾缜才先是亲自给谢九渊选了宅子,然后又派宿卫去迎他家人进京。

其实,顾缜此举,算是歪打正着。

前世,谢镜清与文崇德恰是相识于进京途中。

那时文崇德补了吏部左侍郎的缺,正是春风得意,于京郊摆了宴。

都说文品如人品。

若说文谨礼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文崇德算是个真小人,他笔下的诗词,用词遣句有孟德枭雄之遗风,只是立意往往偏于极端,戾气骇人,偏到了极致,竟能伪出近似豪情的凌厉来,是落了下下乘,为文谨礼所不喜,更是饱受文士攻击。

而谢镜清却是个跳脱礼法,看似不羁,其实热血丹心的性子。

命运无端,文崇德人逢喜事精神爽,那日做了两样平日里万万不会做的事。

一是答应了下仆传达的,谢镜清为大嫂借水解渴的请求;二是做了首诗,他生平只有两首诗不带戾气,谢镜清听到的这首,是其中之一。

真热血只听出了豪情,不由地喝了声好。

文崇德循声看去,见得谢镜清,眼前一亮。

那青衣书生,俊雅无双,眉目懒散,似是一杆翠竹,干干净净。

令人心驰神往。

命途偶遇,自此生出多少劫数是非。

终于穿好了衣裳,启元帝从屏风后绕出来,问谢九渊:“如何?”

墨色按理说,本该显得人老成,启元帝穿着这墨色龙袍,除了越发衬出他白肤黑瞳,也没能给他添上多少年纪。不过,这该是因为,他看着谢九渊的神情,并不是他平日上朝的凝重模样。

谢九渊略一思索,给了句实话:“好看。”

顾缜皱了眉。

三宝公公见状,赶紧夸道:“陛下穿这身,又威严又威风。”

谢九渊脸色动了动,好悬才忍住了笑模样。

顾缜瞪了谢九渊一眼,背着手走了出去,三宝公公给了谢九渊一个埋怨的眼神,谢九渊正了神色,赶紧跟上顾缜。

早朝。

昨日才经历了紧张殿试的贡生们,一大早就跪在了奉天殿外,等候佳音。

顾缜点出的三鼎甲卷子呈在桌案上,标了金笺,与其他卷子一样,依旧封着条。

在群臣的见证下,翰林院的小吏们以金刀划开卷子的封条,将名字、考场、籍贯抄录在金榜上,大九卿一一验视,才由人推出去唱榜。

启元三年,启元帝在位的第一次科举,取试严苛,共录取一甲3人,二甲36人,三甲72人。其中江南考场占了半数,西南考场次之,北场再次之。

殿外的进士们跪地谢了恩,一甲三人进殿觐见,二三甲则退出了宫城,一甲能即刻入朝,二三甲若想入朝为官,还需再经朝考次,才能点翰林。

一甲三人入得殿内,百官啧啧称奇。

不是百官见识短浅,只是这一甲三人都太年轻。

首先说状元,猿斗。他年仅24,难得出自北考场,而且还是猿安西卫统领猿九的幼子。武将家里出了科举状元,这可不是寻常事。

再说榜眼,江载道。江载道今年25,出自江南考场,江南会试的头名,贿考案中带领举人们奋力抗争,是个人物。

最后是探花,马安。马安亦是出自江南考场,江南会试的第三名。是三人中最年长的,不过也才30,这才是符合历来三鼎甲年龄的岁数。谢九渊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