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分担功劳,赶紧的

《大明:我摆烂了,老爹是胡惟庸》全本免费阅读 aishu55.cc

  李善长温言平语的询问了一句:“金陵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

  陈镛知道李善长自从卸任了左丞相,一直在大报恩寺的禅院里塑佛,早就不问世事了。

  从胡汉山主动退婚傅玉媖开始,一点点把金陵发生的大事,全都细说了一遍。

  李善长始终一副温和模样,不见他有多余反应。

  说到最后,陈镛顺嘴又说了一句:“胡惟庸世伯为了胡汉山这个混账儿子调离通济门,借助了一位浙东文官的修缮管沟奏章。”

  “已经让胡汉山着手准备修缮管沟的事宜了,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凭借政绩,去禁军里担任要职。”

  陈镛说到这里,莫名的有些辛酸,心道:有个好爹真是好。

  旁人费尽心机得不到的官职,胡汉山只要照本宣科的去做就能担任。

  李善长已经有了定计,温和笑道:“这件事还得落在你父亲头上,以临江侯的地位,完全可以去找陛下请命。”

  “让你一起去修缮管沟,这样一来,你就能够借助这件事积攒政绩,少说也能成为禁军的一卫副指挥使。”

  陈镛有些迟疑:“可是,这样就分了胡汉山的功劳,家父又是胡党的股肱,想来不会阻挠左丞相对下一代胡党闻人的培养。”

  李善长知道他最担心这件事,摸不清胡党的心思:“这就错了,对于其他官员来说,功劳需要独享。”

  “对于淮西勋贵来说,只要是功劳,都会一起封赏。”

  陈镛明白李善长的意思了,脸上的苦闷消失了,多了几分轻松。

  只要不会分去胡汉山的功劳,修缮管沟这件事就是在帮着左丞相胡惟庸培养胡党的下一代闻人。

  还能加深陈镛与胡党下一代闻人胡汉山的关系,临江侯陈德一定会欣然同意。

  陈镛站了起来,郑重拱手:“多谢伯父为侄儿解惑,等到这件事成了以后,侄儿一定要厚报。”

  李善长轻轻摆手,温言笑道:“厚报不厚报的就算了,你若是有空,就多来禅院里陪着伯父多说说话。”

  陈镛巴不得多来禅院,倘若是有李善长在他背后出谋划策。

  别说是禁军指挥使了,等到他继承了临江侯爵位,成为掌控天下卫所的五军都督府一位总督,都有着很大的希望。

  说一句十拿九稳也不为过。

  陈镛心情大好,笑哈哈的说道:“伯父既然这么说了,侄儿以后就厚着脸皮过来打扰了。”

  陈镛急于去找父亲临江侯,留下金陵最有名的鸡鸣寺糕点,离开了禅院。

  胡汉山从头听到尾,听到陈镛要来一起修缮管沟。

  想到摆烂的法子了。

  胡汉山带着张友闻原路返回,绕过了李善长所在的禅院,又找了半天的路总算是从佛殿宝塔众多的大报恩寺离开了。

  这一路上,张友闻始终有些看不懂胡汉山。

  在官员眼里,所谓的民心是指官僚士缙绅的民心,老百姓只是他们眼里的草芥。

  作为左丞相长子,整个大明头一等的官僚缙绅,怎么会为老百姓考虑。

  为民做主确实可以,但是涉及到自身的利益。

  尤其是为了维护官僚缙绅的统治,就要把老百姓当做草芥牲口扔在一边了。

  胡汉山的所作所为,自绝于官场不说,还在破坏官僚缙绅的统治。

  突破了张友闻的认知,着实是匪夷所思。

  今天在大报恩寺禅院发生的一切,张友闻虽然不明白胡党争斗的内幕,但他却是见惯了各种勾心斗角。

  李善长今天所做的一切,不论是出于长辈对晚辈的照顾,还是因为乡党侄儿恳求的情面。

  有心或者无意,都在是在挖胡党下一代闻人胡汉山的根基。

  陈镛不是普通的淮西勋贵子弟,他是能够继承临江侯爵位的小侯爷。

  胡汉山只要想让胡家像大唐年间的五姓七望一样,数百年兴盛不衰,就要把小侯爷陈镛牢牢的笼络在身边。

  胡汉山的反应,却让张友闻怎么也想不通。

  满脸喜色。

  失去了一位手握重兵的侯爷,像是一件难得的喜事。

  走出大报恩寺,胡汉山带着张友闻在附近一家斋饭馆,吃上了斋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aishu55.cc】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